屠建民,男,我校计7402班毕业,经济师。1976年至1990年,历任浙江省粮食局计划处科长、主任科员、副处长、1990年至1991年任湖州市粮食局局长助理;1991年至1998年任浙江省粮食局物资公司总经理。1999年至今,任浙江省粮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那一份解不开的母校情
——记浙江省粮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屠建民校友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屈指数来,屠建民校友离开母校已经有三十五年的时间了。然而当他接到母校关于百年校庆事宜的来信时,仍然是兴奋不已、自豪不已。想起以前的一切,刹那间的感动涌上他的心头,记忆与怀念又让他重新回忆起在母校的那段青葱岁月和美好的学习时光。
勤勤恳恳求学业
1974年,屠建民进入了我校学习。在他的印象中,当时的学校虽然不大,但恬静、幽雅的校园环境给他提供了一个难得静下心来学习的地方。他认为,大学生活是十分美好的,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对知识的积累,平时多看、多听、多学,而不要在需要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这对我们今后的发展非常有用。
屠建民称,母校是一所有着百年教育底蕴的著名老校,有着一支特别专业的教师队伍,许多老教师都有着著名学者与专家的风范。在求学生涯中,他受到了老师们为人师表的谆谆教诲和纯正校风的无声熏陶,不但专业基础方面的知识学习有了很大的收获,更是掌握了走向社会后继续学习深造的方法,为他日后参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母校走向社会的三十五年人生历练中,他虽然没有什么传奇,但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踏实和稳健。
兢兢业业创发展
大学毕业后,屠建民被分配到了浙江省粮食厅工作,从那时起,他就成为了一名粮食工作者。在工作岗位上,他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热情的关怀与帮助,加上他自身不懈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屠建民参加工作之初,我国还没有实行改革开放,粮食政策实行的仍是统购统销、封闭的计划经济。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粮食政策也实行了重大的调整和改革,从统购统销到1998年起,国内粮食实行购销价格放开,运行了45年的统购统销传统体制终于被打破。而粮食政策改革的几经反复,也可见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伴随改革,屠建民也从从事计划管理转到了从事市场经营,岗位工作性质发生了重大转变。这就需要他去重新学习、重新适应。
在改革的浪潮中,屠建民既经历了严峻考验,又得到了新的锻炼和提高,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使自己基本掌握了一套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搞好国有粮食企业的方法,初步找到了一条国有粮食企业继续健康发展的路径,先后引领两家陷入经营困境的国有粮食企业重新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受到了广大员工及领导的好评。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认为好的心态和兢兢业业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的屠建民已是一名老粮食工作者,他所领导的企业也在不断地探索与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近几年,浙江省粮食集团公司转型发展,打造全产业链粮食企业的工作正在不断地阔步前进中,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企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企业被省国资委评为优秀基层党委,上级有关部门还授予国家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省守法诚信进出口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它凝结了屠建民的一份心血与辛劳。在平凡的工作中,他得到了收获,也体会到了幸福和成功。
谆谆教导寄校友
对于自己事业上的成功,屠建民认为,自己应该倍加珍惜。同时,这也更让他在内心里对母校充满感激之情,因为是母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不断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回报自己的母校。因此,每当有学弟学妹来采访他,他总是热情地回答学弟学妹的各种问题,并向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希望。
他认为,一个大学生的内涵是十分重要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也是很必要的。而大学四年,正是我们慢慢积累知识和经验,锻炼、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好时期。在谈到如何实现自我的价值时,屠建民说道,一是机遇;二是靠个人不懈的努力。提高一个人的素质很重要,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平时应该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多阅读书籍,多了解当今时代的各种资讯。中央二台的《对话》,上海台的《头脑风暴》,浙江台的《浙商风云》等节目是他向校友们推荐的,而《王石是怎样炼成的》、《蒙牛的内幕》等讲述成功者经历的书籍,更能让我们了解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他对母校怀着一份深深的感情,也希望自己的校友们能够继续努力,成为母校的骄傲。
回想起人生这一段岁月,屠建民常常忆起自己的母校,他总是说:“是母校的培养,才有了我的今天。”有人说,母校是人生的驿站。不错,母校确实是有人生驿站的功能。我们在这里驻足、积蓄力量,再向前行。但是屠建民认为,母校又比驿站更多一份温情,无论是在苦恼抑或幸福的时候,你都可以从那里找到所需要的回忆。他发自心底地感谢、祝福我们的母校,希望母校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为出色的优秀人才。
编辑:叶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