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福弟,我校会专63班毕业。曾任杭州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代表,杭州市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财经委员会主任,民建中央委员,浙江省委副主委、杭州市委主委,杭州市伊斯兰教协会长,中国伊协委员,杭州市民放团结促进会会长,杭州企业法律工作协会高级顾问,并担任《新会计丛书》、《会计学原理》、《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等书编委。长期从事大型企业管理和经济理论,有许多文章在全国大型刊物上发表并获奖。其中《从解百看完善财会重要性》获《浙江财税与会计》“好文章”二等奖、会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大商场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入选《中国跨世纪战略与管理》丛书和中国当代改革文学丛书《企业明星》卷,并获杭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另有《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中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强化法制观念,坚持立法理财》、《深化改革求发展,把握机遇闯新路》、《企业与保险》等文章在《企业界》等刊物上发表。
一颗平常心,一个平凡人
——记杭州市政协的原副主席蒋福弟校友
“我来自于基层,本来就是一个平常人,再说领导并不是终身制,哪个领导都有退下来的时候。”前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蒋福弟总在重复着这样一句话。
作为人大代表,他尽职尽责,他提交的议案和建议数量多、质量高,从未停止过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作为政治干部,他用心关注政治体制上的不完善,条条诤言切中要害;作为伊斯兰协会会长,他对穆斯林同胞们无微不至,事事挂心。
关心民工,建言春运
从1993年起,蒋福弟开始了他长达十五年的全国人大代表生涯,作为人民的代表,他始终把参政议政视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并且经常深入群众,发现、反映各种问题,渴望为弱势群体真真切切地做一些实事。
每年春节前后的春运,往往是铁路公路等运输部门最为繁忙的时段,大量外出工作的民工都如潮水般涌入车站买票回乡,不仅造成了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现象,也给广大旅客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蒋福弟一直关注着这个问题。春运期间,他实地自走访了杭州许多的火车售票点,发现了春运期间火车票涨价、民工彻夜排长队买票等困难的现象。在和许多民工聊天的过程中,蒋福弟还了解到许多他们买票、坐火车时的窘境,这些民工的心声给了他很大的心理冲击。在2005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蒋福弟递交了经过他多方调查形成的心血结晶——《关于请铁道部春运提价给予民工更多关爱的建议》。建议中写道:“增加临时售票网点,特别应该在民工相对集中的区域增设网点或者流动网点,方便他们购票。延长售票时间,售票点提前开窗售票,延后下班时间,设置几个通宵营业窗口,最大可能方便旅客。借鉴各高校服务经验,可积极与各地工会组织和用工企业合作,到民工集中的建筑等企业上门服务,为民工提供团体票。开设余票调节区、把杭州经验推广到全国。组织志愿者到车站为广大旅客服务,发挥回家大学生的作用,以缓解人手少的窘境。”建议得到了铁道部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个建议被采纳后,铁道部还出台了春运期间火车站票不涨价的规定,造福了广大因“买票难”问题不胜其扰的农民工们。
敢于直言,不惧风雨
作为人民的传声筒,蒋福弟在参政议政的舞台上“敢于直言”更是出了名的。他常说,我们作为参政党,就应该敢于把真话说出来,敢于做一个政治上的诤友。
蒋福弟在长期工作的中发现,社会上存在着相当严重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犯法、以权压法、贪赃枉法的现象。1998年3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蒋福弟领衔向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加快制订《监督法》”的议案,这个议案被大会列为“一号议案”。一般的提案者在议案获得重视之后往往会感到满足,但蒋福弟并未就此止步,他明白一个法律的出台因受方方面面的影响而进展缓慢是常有的事。1999年3月,他又与另一位代表共同领衔并联合60位代表提交了有关《监督法》的议案。他说:“我反映的是人民的呼声、广大老百姓的呼声,《宪法》赋予人大以监督权,但是由于缺少《监督法》而往往使监督不能落到实处。老百姓是讲实的,要真的。人大作为人民权力机关,监督若搞“形式”、走“过场”,人民群众当然会很不满意,甚至反感。因此《监督法》的制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非快不可!《监督法》如果出不了台,明年开会我还要提!”
2002年8月,蒋福弟作为十名全国人大代表之一,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邀请参加《监督法》草案拟成的审议会。在会上,他又直截了当的指出:最核心的问题是,《监督法》出台不是为立法而立法,而是通过《监督法》很好地补充、完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力,使监督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讲求监督实效,避免立法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只要是出于公心,该说的话总是要说的。”蒋福弟的行动正为他的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
教协会长,无微不至
蒋福弟是个回族人,因此他一直任职于杭州市伊斯兰教协会,对伊斯兰教协会始终有着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满足穆斯林群众的宗教生活是蒋福弟的又一份职责所在。在人大、政协的会议上,他不断地为满足穆斯林同胞们奔走呼吁,大到新建宗教活动场所的立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凤凰寺的维修及保护,小到穆斯林群众日常清真食品的供应与清真饮食条件的改善等,都令蒋福弟呕心沥血。
2000年8月,穆斯林群众因为一篇伤害民族感情的关于穆斯林群众清真饮食习惯的错误报道而义愤不已,部分人员甚至表示要进行游行抗议。此时,蒋福弟的妻子正病危躺在医院的抢救室里。然而一接到通知,他还是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妻子,迅速离开医院,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事件的解决当中,耐心、细致地与他们做好沟通、说服和疏导的工作。最终,事件得到了逐步的平息。直到事后他才知道,自己的妻子已经在处理过程中不幸病故。因此每当忆及自己的家人,蒋福弟是永远心怀愧疚。
他还常常牵挂着散杂居地少数民族权益保障问题。从1993年第一次进京参加全国人代会算起,到2004年他已进京开会12次,要求制定《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的议案就提交了12次。由于他的建言,使得广大少数民族考生在高、中考中恢复了加十分投档的优惠政策。
《诗》云:“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蒋福第正是用他的正直和爱民之心,在他为自己定义的“平常”人生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
编辑:叶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