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市场“指数”研究设计专家

——记浙江财经学院副院长苏为华校友

深造之路

   1980年的夏天,具有良好数学的苏为华以全县文科第一的成绩(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成绩不太理想),也是当年全县考上大学的四个应届生之一,如愿收到了来自杭州商学院商业计划统计专业的通知书。面对渴望已久的大学,面对陌生的统计专业,苏为华格外珍惜,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兴趣与勤奋的结合,1984年7月,苏为华便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四年均为“三好学生”)毕业留校任教。从此,苏为华走上了教学科研之路。

  留校任教不单单是母校给予苏为华事业的一个起点,也是奠定他事业方向的一个基础。可是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苏为华慢慢发现自己所学的学术理论知识难以在自己的研究中有所突破。不久后,他就着手自己的深造之路,1987年他以该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厦门大学计统系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苏为华不但系统的细化和加深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让他第一次明确了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统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研究。1989年以优异成绩研究生班毕业后(1991年获硕士学位)苏为华再次回到母校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从讲师破格到副教授,再破格到教授,苏为华在教学中摸索着自己的学术研究工作。

  1999年,凭着自身的学术兴趣和工作需要,苏为华申请进入厦门大学统计学专业从事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开始了边教学边研究的生活。在统计学名宿黄良文教授门下,苏为华开始了对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的系统化研究之路。在导师的精细指导之下,苏为华在学术界开始崭露头角,在统计指标、统计评价方法等方面发表多篇深受学术界好评的论文。2001年5月,苏为华完成的40多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以优秀成绩通过了答辩。在这篇博士论文中,苏为华通过对国内近二十年来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研究与应用成果的总结,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中的有关理论与方法问题,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见解或方法。这篇博士学位论文受到了统计学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11月以《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为题正式出版。原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原东北财经大学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著名统计学家邱东教授对该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邱东教授看来,此书是继其本人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一书之后国内又一部系统总结与发展统计综合评价技术的力作。在2002年国家统计局举行的第六届全国统计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会上,邱东教授力荐苏为华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一书。该书获得了第六届全国统计优秀科研成果专著二等奖。这也奠定了苏为华以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最主要研究方向的雄厚基础,堪称国内一流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专家。

  2001年6月苏为华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继续在母校专心教学与科研工作。当年7月,出任新组建的统计与计算科学学院(即现在的“统计与数学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从此开始了步入教学、科研、管理三者并举的工作轨道。

市场“指数”研究设计之路

学术科研工作虽然枯燥无味,但苏为华还是凭借着自身的兴趣、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极大的耐心与毅力,从未停止过自己在学术研究领域的脚步。在继续研究统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同时,苏为华也十分注重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自己在统计评价与统计指标设计学术方面的优势,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之余还先后主持了10多项的横向科研课题。

2005年,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体制下,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由各类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市场行情变动的市场指数开始出现,9月份,时任中国商务部部长的薄熙来在视察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时,便提出了编制“义乌小商品市场指数”设想。不久后义务市的领导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考量,经过相关人员的推荐,了解到时任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的苏为华在这一方向有着较深的学术研究,因此,决定与其探讨指数编制的可行性。义乌中国小商城的领导专程来杭州与苏为华探讨编制义乌指数的可行性问题。苏为华很明确地说,这是一个统计评价问题(当时设想只编“景气指数”),方法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难度是有但可以克服。

2006年初,通过与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房爱卿司长(现部长助理)、徐加爱副司长(现金华市市长)、李习榛处长、义乌市吴蔚荣市长、前任现任义乌商城集团吴波成总裁、林子宙副总裁等有关领导的多次交流,明确领导的设想,同时充分听取小商品市场管理者及经营者的需求,苏为华带领的课题组把十分明确的“义乌指数”的基本框架与理论模型结构的构想交给了义务市的相关领导,得到了肯定。2006年3-6月份,在获得商务部立项的情况之下,课题组正式开展了“义乌指数”编制方案及软件实现的研究,经商务部同意确认指数名称为“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近10个月后,在义乌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和有效配合下,指数编制方案与软件系统通过了为数几个星期的检验调整与试编制,并在2006年9月下旬顺利通过了国内专家的方案评审论证。一个月后,也就是2006年10月22日下午,作为“2006义乌小商品国际博览会”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义乌指数”新闻发布会正式召开,随着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先生、金华市委副书记兼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先生的双手触摸到启动仪时,“义乌指数”信息系统及首期义乌小商品批发价格指数、景气指数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通过大型电子屏幕展示在人们面前。以引领世界小商品市场行情风向为己任的“义乌指数”宣告正式诞生。当天晚上,CCTV-1新闻联播对之作了报道,各大报纸与国内外主要网络也相继对之作了报告。

义乌指数设计的完成,为商务部“商务天气预报”栏目提供了很好的预报项目,也宣示着苏为华开始了中国专业市场“统计指数”研究设计之路。2007年,他带领课题组又成功完成了“中国柯桥纺织指数”课题的研究与指数发布工作,2009年他又顺利完成了“中关村电子产品指数暨报价系统”项目的研究。目前,苏为华及其团队又在着手编制农产品市场、中药村市场等专业市场的价格指数,并且进一步拓展到金融、民生、科教等领域的专业评价指数的编制与研究,并且每一个指数都有自己的特点。一系列市场指数的产生和发布,标志着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和资源全球化配置的必然产物。这些专业市场经济指数研究,不单定期在国家商务部商务天气预报栏目、香港凤凰卫视金石财经栏目上播报,而且在反映产业状况和市场价格、调整利益关系、产生和传递信息以及社会评价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苏为华最早设计的专业市场指数体系成为目前其它研究人员编制同类指数的经典范本。

这一系列市场指数课题研究的完成,也正式宣告了苏为华——一位中国市场“指数”研究设计的专家诞生。
   从最初的陌生到渐浓的兴趣,到踏实认真的努力,再到深入研究的学习,苏为华一步一步把自己的事业推上了不同的台阶;从最初的专业学习,到专业的教学工作,再到教学工作中的学术研究,苏为华勤勤恳恳地实现了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到中国市场“指数”专家的转变。如同学海无涯,学术研究永无止境,苏为华市场“指数”研究设计专家的路也将进一步延伸与拓宽。

 

编辑:吴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