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协作谋全局 只争朝夕创卓越
——记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合作交流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姚少平校友
经济合作交流是扩大对内开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原来的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主任,还是现在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姚少平的工作都与一个词息息相关,那便是“经济协作”。至今浙江省经济协作机构已经成立30多年,它是我国成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作出贡献最大的省级经济协作机构之一。2005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山海协作工程工作会议上作出了高度评价,他说:“我们这个协作办作用发挥得很不错,也是有权威性的,抓的是主体主流的工作,抓的是一些大项目、大工程,抓的是整体区域协调布局的大事。所以,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协作工作,充分发挥协作办的作用。”
采访姚少平主任,我们常怕影响了他的工作。作为省经合办主任,姚少平平时非常忙碌。就在我们采访他的期间,浙江省与黑龙江省在21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网上洽谈会上“两江”携手。姚少平说:“浙江能源短缺,谋求进一步发展,需要跳出浙江来发展浙江。黑龙江资源丰富,又恰逢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之机,对浙江省来说商机无限。”浙江是一个缺粮大省,而黑龙江恰恰是产粮大省,富含石油、煤矿等资源,“两江”通过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国企业产业、能源、粮食等领域的合作,既发展了黑龙江,也发展了浙江。这就是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除了积极组织引导企业“走出去”参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还积极做好“引进来”工作。姚少平说:“浙江民营经济发达,但产业‘低、小、散’的问题比较严重,一定程度制约了浙江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形势下,浙江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既要‘腾笼换鸟’,更要引进大平台大产业等高端要素,实现进出有序的对流格局。”目前,省经合办牵头的省外引进和浙商回归工作已形成了招商引资、人才科技引进、省外浙商回归和建设资源资源基地“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为浙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全国浙商营销网络建设是近年来省经合办主抓的一项突破性的创新工作。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浙江这个以出口导向拉动的制造大省,面临着扩大内需的巨大压力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姚少平说:“浙江拥有数以百万计遍布全国各地、以商贸流通为主导行业的浙商群体以及由他们创办的2000多个浙商市场,把这些市场‘连起来’,‘连起来’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网络同时面向省内中小企业及省外大中城市,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参与、商会服务、市场运作,建立政企会联手、点线面结合、产供销衔接,集信息、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体系,内外联动、运转高效,已成为拓展浙江产品内需市场的重要途径。
对口支援是中央交给我省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省经合办主抓的一项重要工作。说起对口支援工作,还得从上世纪70年代末说起,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带动大家共同富裕”的战略。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东西部发展明显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了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掣肘。“对口支援是一项讲政治的工作,是改革开放理论的一部分;现在对口支援既是浙江对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也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姚少平还以“输血”和“造血”为喻,过去十几年注重“输血”和“造血”并举帮扶,今后的方针要向“造血”为主转变。对于对口支援工作,他并不觉得这只是个责任,而是将它视作浙江经济发展的拓展空间,特别是企业延伸产业链、走出去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两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重要途径。
山海协作工程是浙江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2002年开始,省经合办牵头组织实施了山海协作工程。“浙江的山海协作工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富帮穷’,而是融合经济断层、实现优势互补的探索创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层面上展开。”姚少平如此评价山海协作工程。曾经的输血型扶贫工程没能根本解决落后地区的面貌,而与此同时,浙江沿海发达地区因受资源制约,大量的产业资本走向省外、国外。山要脱贫发展,海要优化升级。2005年姚少平主编了《山呼海啸应新跨越: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纪实》,总结了几年来关于山海协作的经验。
省经合办还承担了省外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外省政府驻浙江办事处和省内有关区域合作组织指导服务工作。发展浙江,要重视“浙江人经济”。什么是浙江人经济,姚少平说:“浙江有一个特点,就是民营经济很发达,浙江人喜欢闯天下,在国内有600多万人,国外还有100多万人,我们说这叫“浙江人经济”,这是浙江人的一种特色。”在过去的几年中,省经合办建立了一系列交流平台,如牵头组织召开浙商大会,落实每年一次联合会、商会会长年会和秘书长工作例会,组织省内外浙商参加“西洽会”、“哈洽会”等重大展会,建立了省外浙商应急帮扶机制等,为联合会、商会和省内外浙商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同时,省经合办认真做好外省(市、区)政府驻浙办事处的指导服务工作,推动其很好地发挥了区域合作交流中的桥梁桥梁纽带作用。省经合办还认真做好对杭州、宁波、温州都市经济圈和浙东经济合作区等省内区域合作组织的指导服务工作,重点加强在政策制定、项目建设等区域合作重大问题上的沟通协调,组织引导开展各类区域间的合作,推动其加快区域一体发展进程。
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也为与之毗邻而居的浙江的产业机构调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对于刚刚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来说,都是个不可多得的契机。如何恰当运用这个机遇使浙江的经济得以转型升级。为此,浙江经合办牵头起草了省委、省政府重点调研课题子课题《利用世博会契机,做大世博经济》,在上海世博会中为浙江经济的发展寻找良机,开拓空间。而姚少平专门发文《浙江如何在世博会大显身手》,分析浙江在接受产业转移,配套产业和旅游休闲、会展业的机遇。如何做好“后世博”经济,延长并升华世博会效应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世博会的溢出效应会为浙江带来更多举办国际会展的机会,弥补浙江的国际化水平不足。参观世博,也会提升浙江人眼界,为引进更多的新兴产业和浙江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姚少平运筹于帷幄,富有策略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国内合作交流重大任务。在合作交流工作中,他独树一帜、善抓机遇,富于创新;对经合事业发展中,他事不避难,敢于担当,奋勇向前,带领浙江经合事业始终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姚少平将带领浙江经合系统不断演绎新故事,谱写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编辑:吴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