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健:我校管7902班毕业。1983年7月毕业后留校工作,1983年9月至1984年7月,由学校送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教师进修班学习。1984年9月至1985年5月,回杭州商学院企管系任教,1985年5月至1986年10月任院长办公室副主任,1986年10月至1990年5月,任院长办公室主任,1990年5月赴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进修,1990年10月至今,工作调动后定居奥地利经商,现任欧洲健达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90周年校庆期间,在校设立“健达奖学金”。
公司简介:1990年11月在奥地利注册成立健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1992年5月设立捷克分公司;1992年12月设立匈牙利分公司;1995年8月设立斯洛伐克分公司;1995年11月设立南斯拉夫分公司;1996年2月设立德国办事处和波兰办事处,并更名为欧洲健达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深深爱国心 浓浓母校情
——记我校79届校友倪健校友
“你好,我是你的学长。”倪健一见到记者,就热情地伸出手来。如此介绍自己,一下拉近了我们的之间的距离。这份热情也打消了记者之前的顾虑和紧张,采访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一落座,倪健就三言两语道出了自己的经历,毫不保留:“我是79届读企业管理的,是航商院的第一届本科生。83年毕业就留校了,学校送我去人民大学进修了一年。84年回来以后,我开始任教当老师。85年,我调到院长办公室当副主任,兼外事办主任。86年当主任,还上课,当了班主任,教企业管理。90年工作调动去了奥地利,后来就在国外做生意,一直到现在。”在一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倪健仔细讲述了自己求学、任教、从商的经历。他真诚的态度,务实的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成功绝非偶然,然而他却一再说:“其实我真没什么可写的,只是很普通的经历。”如此谦虚,实为可贵。
最好的时光
1979年,当了7年工人的倪健抓住最后一次在职工人高考的机会,考入杭州商学院,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他的命运由此发生改变。
凭着一股子不甘平庸、不屈不挠的劲头,倪健完成了板筋工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他同那个年代所有大学生一样,格外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在学校这个新天地里,他刻苦学习,积极向上。他是当时的学习委员,也是当时的活跃分子:爱打篮球、爱踢足球、乐于助人。也正是在象牙塔里,他树立起信心和志向,有了不一样的人生观。
大学毕业后,倪健和班上8名同学一起顺利留校工作。他被学校送到中国人民大学进修一年后回到杭州商学院企管系任教。1985年他调到院长办公室工作后一直在学校担任行政工作,直至出国。如今回忆起在杭商院学习、工作的这段经历,倪健不无动情地说:“我个人人生最大的转折是在学校完成的。我考上大学,在大学期间入了党,后来又留校任教。在工商大学的这几年是我这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这是一段最好的时光。恢复高考后倪健抓住机遇得以在学校里读书,毕业后又在这个单纯的环境里继续工作。除了得到许多工作经验和个人品质的沉淀,更重要的是得到许多老领导的关怀和指导,这些人生中的指引着和领路人,至今他感激至深。
“我在哪里,我就代表中国”
1990年,由于工作调动,倪健到了奥地利。语言不通,空虚寂寞的他到奥地利3天后就要求回国。然而一个月的工作任期结束后,倪健却长久地留在了那里。
初到异国他乡的一切困难和苦涩,倪健都克服过来了。在国内朋友的帮助下,又恰逢东欧剧变带来巨大的机遇,倪健顺风顺水地开始在奥地利做起了生意。之后他又在捷克、匈牙利、德国、罗马尼亚等国成立了分公司,在东欧画出了一片自己的事业版图。中国人在外国做生意会碰到许多不便和障碍,但即便如此,倪健也从未加入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国籍。
喜欢交朋友的倪健在国外交游广阔,多年来积累了强大的人脉资源。他在当地华侨中颇具声望和威信,因此,他还义务担任了侨界的一些工作。除商人外,倪健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国最主要的华侨组织——“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捷克的会长。这是一项完全义务的工作,倪健需要出钱、出时间、出精力,没有任何回报,但是他任劳任怨,并十分重视它。“那您觉得意义何在?”我问道。“意义?这个倒没好好想过。我就觉得应该做。通过我们这些人就把几千个几万个华侨聚集起来,发出共同的声音,是为国家的声誉、国家的利益。”因此他认为,在国家利益面前,自己的时间、金钱、精力也就不足挂齿。
倪健和其他90年代出国的海外华侨一样,有着一份极为高涨的爱国热情。“到了国外以后,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中国人。”在全是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中间,倪健真正感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感和但当:“我在哪里,我就代表中国,我就是中国。”这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倪健至今保留中国国籍,他说:“我以后肯定要回来的。”
浓浓母校情
这么多年来,倪健和学校从未中断过联系。哪怕走得再远,他也从未忘记母校。他说:我觉得走得最踏实的还是在学校这一段。后来到外面闯荡,有很多是在当办公室主任时沉淀下来的一些经验、品行,对后面做生意有很大的作用。”
2000年,在工商大学90周年校庆之际,倪健在学校设立了“健达奖学金”。当我问及设立这个奖学金的初衷时,倪健说:“我去外国以后,有点钱了,第一个想要感恩的就是母校,感谢学校的培养。数目很小。小小的50万,每年5万,奖给10个学生,10年用完。”他觉得自己所做微乎其微,不值一提。
采访过程中,倪健接了几个电话,每一次他都兴致高昂地跟对方讲:“我在我的母校工商大学。”在他眼里,母校是培养了他11年的地方。他在这里结交了毕生好友,获得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历练。他对母校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倪健身上那种对祖国的挚爱,对母校的深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于言谈间,绝非矫饰。而这份情意也深深感染了我,感动了我。他质朴的语言中透着一腔真诚和热情,我想这也是他成功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点。我们衷心地希望倪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宽广,实现更多的理想和愿景。
编辑:蒋金霞